招对人,就如同车配上性能最匹配的发动机

来源: 农夫

2022-03-21 11:20:10




导语:人选对了,事半功倍,皆大欢喜;人选错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招人,往往是每家企业、每个管理者都可能避不开的话题。如何招人?招什么样的人?也是困扰管理者已久的问题。
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的竞争对手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将美国宇航局和奥巴马政府视为谷歌最难缠的竞争对手。他说:“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的竞争对手。”

拉里·佩奇不怕脸书、苹果等公司抢公司的人才,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更高的工资、更多的股权留住这些优秀的工程师。


但他们却竞争不过美国宇航局。因为美国宇航局探索的目标是整个宇宙。尽管美国宇航局的工资虽然只有谷歌的五分之一,但依旧能吸引谷歌的人才。


作为管理者,你一定要深度思考谁是公司的人才竞争对手,毕竟人才流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在这一点上,十分重视人才的阿里,也曾在招人上走过弯路。

卫哲在06年加入阿里。到公司后,他曾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到工程师和销售人员的离职率是10%。


当时卫哲十分惊讶,觉得阿里实在是了不起!结果后来才知道,10%是一个月的离职率!这就相当于一年一次大换血。


为了降低员工流失率,阿里的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了流失率指标,并将流失率指标与各级HR、管理者的KPI考核挂钩。最后结果却差强人意,该留的一个都没留住。


为什么当时阿里的员工流失率这么高?原因只有一个:招聘出了问题。没有优秀人才的支撑,就不能开发出优秀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


当人才竞争的源头——招聘出了问题,错误就开始了。


招人常会犯的四大错误

▍1.抱着“能抓耗子就是好猫”的想法,盲目招人


往往很多企业,是发现公司缺了某个岗位的人才,才开始招聘。


碰到一个条件吻合的应聘者,就抱着“能抓耗子就是好猫”的想法,想方设法把人招进来,对于需求岗位的特征、要求、职责,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没有标准化的招聘流程。


更多的只是在盲目招人。


▍2.对“空降兵”有过高且不合理的期望


为了节省培养成本,不少企业非常愿意直接招聘“空降兵”(其他同类型企业跳槽过来的员工),将其视为“救星”。


结果“空降兵”来到公司后,却“水土不服”,或者与企业文化不能匹配等原因,最终选择离开。


▍3.招到人之后,就停止了,不注重员工成长


很多企业在某个岗位招到人以后,就停止了,完全不考虑新进来的人能否稳定下来、能否适应团队等因素。


这种急于填补人数空缺的做法,会导致团队很难稳定,在不断的岗位空缺和招聘新人之间来回反复,进而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4.招错人后考虑各项成本便将就使用


有些管理者发现,自己招错了人,但考虑到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费用成本,还是会硬着头皮用人,这是管理者招人时犯的最大错误。


错的人会像病毒一样传染你的团队,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和文化。


以上是企业在招人时经常会犯的四大错误。如果招到“错的人”,不管是留任还是不留任,企业要负担的显性招聘成本和隐形招聘成本都是巨大的。一切的错误都是从招人开始的。


人错了一切都无从谈起。

招聘的极致表现:要招到合适的人

曾看到一个蛮有意思的问题——“如何让猪上树?”,好多管理者的回答千奇百怪:

有的管理者会说:“给猪一个美好的愿景,告诉它有朝一日它能成为猴子,这叫‘画饼’。” 


有的管理者会说:“告诉它如果爬不上去,可能会被做成全猪宴,这是‘绩效管理’。”


有的管理者会说:“帮助它减肥,让它达到‘上树’的基本标准。”


面对各种各样问题的答案,其实他们忽略了两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


  • 第一个问题:猪真的会上树吗?科学常理告诉我们,猪上树是不太可能的;

  • 第二个问题:如果要找个动物爬树,为什么一定是猪呢?为什么不是猴子?


“猪上树”的案例给我们带来启示:人选对了,事半功倍,皆大欢喜;但是,万一人选错了,往轻了看,也就浪费一点工资,能凑合用,就先凑合,实在不行就换人;往重了看,“选错人”对组织造成的伤害,往往“不可修复”。


因此我认为,招聘的极致表现不仅是要招到人,更要招到合适的人。


(兵头将尾课程现场)

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合适的人才”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关注“冰山之下”,关注内在特征

人如同一个个“盲盒”,我们不能只看他们外包装上的差别,更要看他们的内在。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将人的素质比作为冰山,人才具备的知识、技能这些外在表现是“冰山之上”的部分,容易被观察、测量到,而藏在“冰山之下”,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是人内在的特征。

2.这个人是否认同文化价值观

不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员工也许工作很卖力,但也只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来做事,并不会从各方面贯彻公司的使命。

当公司遇到发展瓶颈或处于铺垫阶段时,他们往往不愿意与公司同甘共苦,而是选择离开。

每个公司总有几个爬坡阶段,这就需要忠诚的员工齐心协力突破难关。只有认同公司文化价值观的人,才能不受短期利益的诱惑,坚持为公司奋斗。

3.这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否方向一致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千差万别,有的与公司发展目标方向一致,有的与公司发展目标不在一个方向。

前者与公司的成长步调一致,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来巩固合作关系,就是“最适合的人才”;后者在公司待了一定的时间后,就会为个人目标而另找出路。

总之,“最合适的人才”可能是业内公认的“最优秀的人才”,也可能不是。但无论怎样,他们都与公司的发展需求相匹配,能够很好地融入公司的价值文化体系中,并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

这就如同一辆车配上了性能最匹配的发动机,能把综合性能发挥到极致。

以上内容来自于创业酵母《兵头将尾——销售主管实战训练营》的部分课程内容。

兵头将尾2天的课程中,不仅有课程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现场的“沙盘演练”,如果光学不练,再多的知识也很难回到企业中落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2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瞬间。


标签:

人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