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样突破认知局限,获得更高成就?

来源: 酵研院

2022-04-12 14:53:43


春节假期跟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朋友聊天,发现今年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突破”。

 

无论是能力还是人生状态的突破,首先都是认知的突破。


每个人都有认知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那些能突破自身认知局限的人,就能获得惊人的成就。


 

认知对错与层次高低无关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你永远也赚不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毫无疑问,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有的人要问了:认知层次高就是绝对的好吗?

 

也不尽然。

 

曾经跟朋友聊到一个案例:早期的自动化流水线包装产品会出现空箱现象。哪怕只有一个空箱,都得浪费很高的人力成本去排查。


一名海归博士研发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数控机床程序,售价10万美元,很多大制造商和跨国公司争相购买。

 

没想到这项技术专利却被一个小工厂的老板鄙视了:10万美元?告诉你,我买2台大功率电风扇在生产线旁边猛吹,把空纸箱吹走,下班后让打扫卫生的临时工顺手捡捡箱子,几百块人民币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故事里,是跨国大厂商的认知正确,还是小工厂老板的认知正确?

 

答案是两种认知都正确。

 


在全球不同地区拥有几百条、上千条生产线的规模化制造商,每天的生产量非常庞大。如果每条生产线配一台电风扇,还需要额外雇一个人专门捡箱子,全球所有生产线3-5年的累计支出肯定超过10万美元。


大厂商直接买技术最划算,这是规模化管理的成本控制思维。

 

而小工厂只有2条产能不太高的生产线,用电风扇解决问题完全没毛病,这是草根创业必须具备的生存智慧。

 

真正错误的认知,是小厂非要有规模化管理的配置,大厂想压缩成本却忘了计算投入产出比。


小企业承受不了大公司的管理体系,大公司不能按土办法打天下,就像蹦蹦车不能装V8引擎,悍马不能用自行车轮胎。

 

我们的能力水平限制了我们的认知层次,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突破认知局限的要点一:认知层次的高低不是致命问题,认知与能力不匹配才是。

 

最可怕的,就是像那位刚入职就写万字长文建议管理改革的华为新员工,被任正非无情的怼回去那样——明明能力不行、纸上谈兵,偏要幻想自己的认知高过一群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


 

跨越认知局限,成为“骑墙派”

 

过去10年,是欧美互联网模式本土化的10年,诞生了QQ、微博、微信、人人网、B站等一批著名的社交产品。

 

过去我们觉得这些成果源于认知的降维打击,误以为只要是高维打低维就一定会成功。

 

今天我们意识到,像当年亚马逊败走中国一样,有多少所谓“先进模式”在国内市场水土不服,而那些成功落地的产品,也早就脱离了原本的运营思维,创造出属于本土的新玩法,制造更多TikTok一样的反向输出案例。

 

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认知局限:高层次被高层次局限,低层次被低层次局限。

 

如果你不能跨越自己的认知障碍,就没办法破圈赚钱,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内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突破认知局限的要点二:很多成功的方式,与其说是高维打低维,不如说打的是不同维度的认知差。

 


精英看下沉市场总有距离感,不放下身段去共情和理解这些人的需求,就永远赚不到下沉市场的钱。

 

知识精英许知远在《十三邀》里对话电商主播薇娅。许知远说购物变成主要生活,对他而言是枯燥和不能理解的事情,他喜欢陌生的经验,喜欢到处去看看。


而薇娅在直播卖货赚钱的背后,用自己的流量做助农扶贫项目。


她和团队一起耗费心血去原产地考察选品,为产品质量和物流运输把关;帮老乡把梨子变成梨膏、梨膏糖等高附加值的商品;排除万难决定在直播间主推保质期短的柿饼,一下就帮助了两个村庄。

 

薇娅团队通过一场场直播,把原本不为人知的陌生体验,从广阔天地带进了小小的直播间里。面对被薇娅团队帮助过的老乡,谁又能说直播间里的人生,就是比到处去看看的人生更廉价?

 


突破认知局限的要点三:保持跨越不同圈层的认知,做“骑墙派”才能获得最大价值。

 

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认知局限,我们要跨越尽量多的圈层,而不仅仅是跳到另一个圈层。

 

这里就不得不提拼多多的横空出世。

 

黄峥的团队有过连续创业成功经验,他们做过电商也做过游戏,又能精准抓住下沉市场、年龄偏大的消费群体心态,才能想到“帮我砍一刀”这种社交裂变小游戏的推广方式,最终成为传统互联网人无法想象的电商平台。

 

虽然跨越圈层的认知拥有巨大优势,但很多靠着跨圈层认知赚钱的人都想摆脱自己原本的圈子,彻底融入层次更高的群体。

 

当很多底层逆袭的人让自己的思维改头换面、彻底丢掉了底层认知,不再有跨越认知障碍的优势,就是丢掉了曾经的商业价值。

 

 

突破认知局限,成为自己的“破壁人”

 

技术出身的连续创业者越来越多,下沉和破圈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理科生做自媒体的现象级爆款内容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在成为“多专多能”的斜杠青年,不一定是要做兼职,更多的还是用他们跨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在本职工作上做创新。

 

老板们也希望产品经理可以懂技术、程序开发可以懂商业、销售人员可以懂产品,从不同的思考维度优化产品。

 

而一个优秀的CEO,恨不得把人力、财务、管理、业务的能力全都锻炼出来。

 

未来,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就是能否突破认知局限。

 

认知的路径=注意→认知→决策→归因。


从这四个维度着手,普通人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工作上如何突破认知局限?

花更多时间关注与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相关度高的领域,拓宽自己的信息来源。


活用印象笔记、幕布、微信收藏等产品功能,把重要的信息梳理成知识体系。


多向高手学习请教,对比高手的顶层思维和你的思维之间差距在哪。


在工作中验证高手的方法,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复盘调整,形成新的工作方法。


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向着某个职位或某个行业高手的高度努力。

 



人生中如何突破认知局限

广泛阅读,增加新的人生体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分辨和筛选,把信息转变为知识,把知识和你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赋予知识更多意义。


认识问题,想得出“怎么做”的结论,必须从“为什么”开始思考。


不要用过去的经验,想当然地去理解新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客观的判断。

 


管理上如何突破认知局限

一定要体系化的深度学习,拒绝效率低下的碎片化信息。


不加辨别和验证的认知不配存在,学习后要思考和检验,养成合理的批判性思维。


拥有了系统的管理方法之后,在实践中思考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问题的流程,形成结构化思维。


能够从不同业务线、不同的部门角度看问题,思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面对新问题时能够把过去的经验归零。

 

认知能够横跨多领域,就是这个时代的成功密码。

 

而在这个信息越来越廉价的时代,想要自我突破的人切记:

 

并不是你关注什么,就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能把信息处理到什么程度、把问题理解到什么程度,你才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