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私域几乎是所有品牌的未来?

来源: 酵研院

2022-03-29 12:05:11

作者 | 酵研院   编辑 | 涂山


酵母君之前推送过一篇文章文章:

《为什么连大牌都开始做私域了?》

↑↑↑点击标题阅读


因为这篇私域内容受到大家认可和好评,这周我们进一步来聊聊私域的玩法与案例。


根据社群调研和酵母客户反馈,大家对“私域”有很多疑问和顾虑:

私域玩法不就是做微商?

私域流量是不是割韭菜?

怎样管理私域运营团队

私域运营成本会不会太高?

小企业做私域是不是浪费时间?

品牌做私域会不会损失品牌价值?

 

“私域”的概念诞生于2018年前后,正是互联网红利和线上营销红利开始见顶的时候。

 

而直到2019年,私域电商、私域流量和私域运营等更加系统化的概念,才被业内人士广泛讨论。

 

可以说,面对一个新事物、新玩法,大家现在还在努力摸索。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三个问题:

 

私域电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私域流量的优势和缺陷是什么?

 

私域电商有几种模式,分别有哪些差异化玩法?

 

两种类型的私域运营案例解析:快销品牌社群(流量规模驱动) vs 知识服务社群(精细化运营驱动)。

 

 

私域的“人货场”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归根结底,我们的获客就是两种模式:“人找货”vs“货找人”。

 

百货商场、网红店、电商平台、小程序和APP,本质上都是“人找货”,消费者在一个特定的场域里,主动去触达商品和品牌。

 

而发优惠券、上门推销、渠道、会销、广告投放、微商模式这些,本质上就是“货找人”,品牌和商家在主动触达消费者。

 

有句老话: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人找货的逻辑,就是人首先被吸引,不管是价格、品质、设计、技术含量还是品牌价值,都是消费者主动触达商家的动力。

 

而这其中,品牌价值是最强大的吸引力。

 

“人找货”肯定比“货找人”更能激发消费欲望和品牌认可度,所以我们做私域的大前提,是要朝着“人找货”的方向打造品牌、设计运营策略和内容服务。

 

品牌的力量,就是让产品和服务“破圈”的力量,是能不能吸引用户主动找到你,和能不能把用户留在你私域里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有了品牌,有了产品和服务,要怎么开始做私域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现在私域流量这么大,但很多大品牌还在按兵不动,或者只是以线下门店为基础,在谨慎的试水。

 

私域流量的缺陷,第一是总体量庞大但高度分散。


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做出知名品牌,想要聚拢这些零散流量,线下主要靠门店获客、地推扫码或者搞活动;线上主要靠流量采购和广告投放。

 

第二,尽管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私域运营工具和流量小程序,做私域还是高度依赖人力,可以说依然是劳动密集型的赛道。

 

而私域的优势,就是在你自己的场域里传播产品、品牌相关信息,让用户从进入你的私域到最终离开这个周期内的价值最大化,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稳定的销售增长。

 

 

不同模式的私域怎么玩

 

常见的私域运营有3种模式:

 

1、微商模式

 

微商最厉害的是做“代理”,分销商一级一级发展下去,每个分销商都在不停的加微信、发展下线,很快就能形成一定的私域规模。这里的私域,主要指微信群和朋友圈。

 

微商模式很适合没有名气的新品牌快速积累流量,但它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对品牌的利润分配制度要求非常高,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可控的法律灰色地带,一旦出了问题非常伤害品牌声誉。

 

正因为微商运营模式出过很多问题,而人们对于私域最直观的印象也是微商,导致很多大品牌不敢贸然进场,害怕损害自己的品牌价值。

 

反而是一些传统线下品牌,比如波司登、太平鸟,或者新兴品牌比如名创优品、霸蛮牛肉粉,更愿意探索私域玩法,也做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

 

前者是因为生死存亡关头,干脆放手一搏,后者则完全没有品牌包袱,可以自由选择要不要第一个吃螃蟹。

 

这些在私域早期做得风生水起的案例,大多属于下面一种模式。



2、优惠券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通过门店和线上渠道引流,把人加到自己的社群之后,天天发优惠券和新品信息。

 

高级一点的像完美日记,会在社群里分享很多美妆、穿搭、健康和娱乐信息,也会邀请明星、网红来直播分享,组织社群内打卡、晒图等活动,增加社群活跃度、用户粘性和转化率。

 

门店密度比较高、消费频次高,本身有技术或大资本加持的品牌,比如瑞幸咖啡,有能力通过小程序、APP等方式获客,品牌相关的内容也做得很好,可以更高效的占领用户心智。

 

但优惠券模式的私域玩法,最大问题就是初始流量的获得。通常这些流量,都是通过广告投放和事件营销,从外面的公域里“捞”回来的,品牌崛起初期的投放成本非常高。

 

如果这类私域没办法做精细的运营,一旦网红效应过去,品牌能提供的长期价值不足以留住客户,那么必须不断做昂贵的营销投放,不断从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公域里捞流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之前完美日记被传为“卖一只口红只赚一块钱”的高额营销投放费、明星代言和网红推广费,侵蚀了很大一块利润增长。

 

总结一下,优惠券模式的私域,适合快销品牌做社群,主要是线下店群模式或者走量的快消品、网红产品,属于流量规模驱动。

 

所以做优惠券模式的私域运营,不仅要注重社群运营、品牌建设,更要为用户提供长期的价值,把私域流量变成“留量”。

 

3、内容服务模式

 

内容服务模式,与优惠券模式正好相反,更适合知识服务社群这类长期价值服务,或者咨询、售后这类一对一服务,本质在于精细化运营驱动。

 

知识付费这个赛道之所能成功转型为知识服务,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私域运营带来的长期稳定销售增长。

 

内容服务模式,不太在乎初始流量小、公域获客慢,而是更注重高复购率和高客单价。

 

为了提升复购率,这类私域的社群里必然要定期输出优质内容,这也是该模式最大的门槛和壁垒。

 

 

私域运营案例

 

流量规模驱动——名创优品

 

名创优品创立于2013年,2015年开始布局私域,6年来依托线下门店的引流,以及疫情期间的线上化扩张,悄悄吸纳了4200万会员,其中有超过500万的私域流量。

 

对比之下,喜茶的会员也才3500万,名创优品“隐形冠军”的头衔真的实至名归。

 

名创优品做私域“四步走”:

 

第一步,线下门店引流,用关注公众号赠购物袋/口罩等小物品的简单方式,或者与拼多多类似的裂变活动,迅速在公众号的“弱私域”聚集流量。

 

第二步,公众号用户留存和转化,用人格化的卡通形象来制作内容,精准针对年轻女性和学生群体做原创,打造官方种草社区。

 

第三步,从社群引导用户到小程序端做消费转化,小程序UI/UE设计对用户友好非常重要。

 

第四步,打造提升复购率的会员体系,根据消费能力和意愿,做分层运营。

 


精细化运营驱动——知识服务社群

 

多数知识服务社群,会采用“转化漏斗”的私域流量分层方式。有些分层是以对不同类型产品的消费意愿为单位,有些分层是以相同价格产品的学习时长为单位。

 

以消费意愿为标准,假设某社群的转化漏斗分为五层:100元以下,100-900元,900-1500元,1500-3000元,3000元以上。

 

先把公域中导入的流量导入100元以下的社群,以较低的频率分享内容,例如公司公众号的干货文章、每周案例拆解、直播分享等。

 

通过定期发推送品广告和营销活动,群里会转化出较高消费意愿的用户,那么这些用户就可以被加到转化漏斗的下一个层级。

 

随着消费意愿的增加,社群中优秀内容、定制化活动和一对一服务的比例也在增加,给用户的价值感也随之增加。

 

随着用户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以及用户之间不断产生的高质量探讨,用户对社群的感情也在增加。这时候可以从中精准提取用户画像和标签系统,提供更精准的内容与定制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和销售转化率、复购率。

 

精细化运营驱动的最高等级,就是用户自动自发的为社群生产原创内容和新的价值,让老用户对社群产生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一个价值的共同体,并且担负起维护社群秩序、向新用户传播社群价值的自发行为。

 

这一点上,B站和豆瓣就做得很好。

 

 

总结一下:

 

私域电商是一个新崛起的领域,所有人都在摸索中前进。


今天我们探讨了三个话题:

私域电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私域流量的优势和缺陷是什么?

私域电商有几种模式,分别有哪些差异化玩法?

两种类型的私域运营案例解析:

快销品牌社群 vs 知识服务社群。

 

常见的私域运营有3种模式:

1、微商模式

2、优惠券模式

3、内容服务模式

 

分析了流量规模驱动私域,也就是名创优品的玩法案例,我们总结出快消品的运营四部曲:


线下门店引流和裂变活动,

公众号用户留存和转化到社群,

社群引导到小程序下单,

打造提升复购率的会员体系。

 

精细化运营驱动的私域,以知识服务社群为例,用户价值、用户粘性和复购率的基础,是做好用户分层的转化漏斗,以及用户画像和标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