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酵研院
2022-04-18 14:42:37
薪酬是公司里的秘密,不允许相互探讨。但私下里员工们都会相互交流,谁拿多少薪酬,都会打探得一清二楚。
当知道别人的薪资后,一定会产生落差,有的人就会发牢骚:
「为什么他比我晚来,比我拿得要多?」「来公司很多年了,一直没有调薪」「为什么公司总在进新人」……
在现象的背后,深深困扰大家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为什么公司宁愿高薪招新人,也不给老员工加薪?
这一核心问题也是员工控诉公司的主要“罪状”,有很多人会因为这一条从公司离职。
新人比老人贵,是基于市场的判断
当然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所有的企业都会高薪招人,之所以存在,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新人的薪酬比老人贵,首先是基于市场的判断,涨薪的基础不是薪酬本身,而是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更新迭代。
一年前和现在的市场条件肯定不一样,所以在这方面同等岗位的薪酬肯定存在波动的情况,这一点所有人都能够理解。
从另一方面来看,之所以给新人的工资高,是公司在根据岗位人员的稀缺性进行招聘。
在找一些特定岗位时,往往只有高薪才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到团队中。越是技能突出的人,待遇就越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果你的能力满足不了公司发展的需求,公司一定会聘请更优秀的人,相对的给予他们的回报也就更高。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给新人的工资高,其实中间还有一部分溢价。
溢价的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他的能力的期望。如果在试用期内,他达不到期望值,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那么他也很难留在这家公司,如果留不下来,高薪的意义也就没理想中的那么大。
给老人期权和奖励
那么为什么老人的工资会比新人低呢?
除了老员工来公司时的市场条件不同,更重要的是老员工是公司培养出来的,公司给了老员工的相应的资源,给了老员工平台,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他们,不断为员工做辅导。
公司在培养员工方面有大量的投入,成长空间其实也是薪酬的一部分。
但更重要的一点很多人没有看到,老员工虽然拿的薪资比别人低,但是可以用过股票和期权进行补足。
老人陪着公司一起成长,而在公司发展初期,老员工的收入和回报相对来说较低。当公司发展壮大,在期权和股份上,肯定会远远高于新来的人。
以前在阿里,从外面聘请了一些职业经理人,这些人就会有疑问,为什么老员工的股份会比他们高。这时候就会告诉他们,因为老员工来得比你早,而且拿的薪水比你低。
况且在公司早期,在发展时,他们付出了非常多,得到的却很少,现在公司发展好了,肯定股份会分得多一些。通过期权和股票的方式,从而让老人和新人的利益达到平衡。
因此这个问题本质上并不存在,关键还是在于企业内是否有一个能够甄别员工能力的模型和机制存在。
如果有这样的模型和机制,又能做到给能干的老员工规划良好的职业前途和升职加薪的路径。老员工得到了发展,并且也有利益的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也会转变为和谐。
关注价值,而不是成功
另外,每一个人所处的立场的不同,所以聚焦点也有不同。有时候老员工薪资低,是老员工的发展速度慢,当公司发展的节奏太快,如果老人跟不上发展,而外面的新人能力远超于你,你的可替代性很强,那么你的竞争力相对较低。
德鲁克说过:“在一个关键岗位上,一流员工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数个二流员工所做的贡献之和。”
这一点也符合“马太效应”,20%的客户带来80%的业务量,形成了“人才杠杆”。老板往往必然抓住这个关键的少数,看好这些20%的核心人才,从而撬动企业全员,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如果你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千万不要自怨自艾,你也可以照镜子,看看是不是欲望大过了实力。如果是能力不够,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20%的人。
但有很多人往往是通过跳槽实现加薪,但如果你寄希望于长期跳槽来达到这一目的,其实未来的可期待性并不高。
越是频繁跳槽,短期内可能会有薪酬上看得见的变化,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并没有大的助益。你进入一家新的公司,给你了想象的空间,但如果你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他们发现你进入深水区不行时,那么你很难在这家公司待下去,又要重新开始。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频繁的跳槽,并不是他们喜欢跳槽,而是他们活不下去。
其实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节点上,当需要我们选择的时候,我们都要去选那一个难而正确的事,选择能够引发质变的方向。而不是为了贪图安逸,而选择做更容易、更安全、更简单的事。
我们在公司里,千万不要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进而选择简单的浑水摸鱼。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精进,让自己足够强大、更有价值的时候,你才会值更多的钱。
当你的能力足够强,你的企业也会愿意给你更好的待遇。或许也有一些公司没有合理的晋升通道,那么这时候选择离职,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想要在职场上有一个良性的发展,请一定要记住:关注你的价值,而不是薪酬以及成功。
2022/06/13 15:45
2022/06/13 15:16
2022/06/13 12:11
2022/06/13 11:57
2022/06/10 15:19
2022/06/10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