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张丽俊
2022-05-12 16:05:11
现在越来越多的CEO和管理者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能够让员工有自驱力,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但很多企业是没有文化的,即便是有,他们的文化只停留在外显性上。只是装饰或者符号,文化在墙上,并不在员工的心里。大多数人对文化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这也导致文化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文化需要迭代
实际上文化落地是需要土壤的,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做文化。老板不认同文化的公司是做不了文化的,老板自己不信,就不要指望员工相信。
如果你要找工作,面试时也要面试自己的老板。假如老板内心没有真正信仰的东西,千万不要跟他干,没有文化的公司一定没有前途。如果你要找合作伙伴,尽量不要跟没有信仰的人做生意。
通常来说,文化又分为原生态的文化和发展型文化。原生态文化是公司刚刚诞生的时候,创始人身上天生带有的DNA。而在公司挑战新业务时,通过共同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为了适应新的业务变化,所得到的新的价值观,叫做发展型文化。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文化不是不可修改的天条,是需要变化的。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一名教授,做过一个蜜蜂和苍蝇的实验。
他将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放进同一个玻璃瓶子,然后把瓶口打开,瓶底朝着有光的地方,瓶口则对着黑暗之处。
蜜蜂喜欢朝有光的地方飞,蜜蜂会认为有光亮的地方就是出口,而苍蝇的行为方式是无规则的,四处乱撞。正常情况下,蜜蜂会比苍蝇率先找到出口。
几天以后,教授发现,六只苍蝇全都飞的无影无踪,成功找到了出口。而六只蜜蜂,却困死在朝着光亮的瓶底,到死他们都以为出口就在瓶底的方向。
这个实验形象的告诉我们,之前的成功方式,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失效了。文化也是如此,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你还坚持原来的文化,那这种文化就会阻挡企业的发展。所以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从而进行迭代。
如何让员工感受到文化
想要员工身上有文化,不是做一个新员工培训就能做到的,也绝对不是墙上写了价值观,就有了文化。一个员工到公司来,他不可能马上就有文化,变得跟老板一样热爱公司。
一个人要具有公司的文化,需要经历过程和体验。通过和这里的人共事,和这里的人共情,他才会对文化有感知。
如果我是一个新员工,今天是进公司的第一天,谁在门口迎接我,谁给我做的第一次新人培训。谁是我师傅,谁是第一个带我去见的客户的人,他给我传递的是什么,通过这些事就可以感知和体验到公司的文化。
员工通过对文化的体验和感知,慢慢会有自己的沉淀。当发现自己的感知和公司倡导的文化不一样时,就会有巨大的落差。
我们测试过,一个员工真正对文化有体验感知,有沉淀,最少的时间是一年,真正变成他自己的文化要三年。以前我们说三年才是阿里人的道理就在于此。
因此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让员工有体验,有一句形容组织文化的话我特别喜欢:员工在你的公司里面,他如果能感觉到天是蓝的,阳光普照,大地是坚实的,空气是流动清新的,这种组织氛围会使员工感觉到舒畅和安全。
显然,这样的文化是非常好的文化,我们要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虚事实干,实事虚干
那么文化应该怎么落地呢?文化落地的一种境界就是“虚事实干,实事虚干。”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0个亿,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大多数老板会拆解目标,拆解到12个月,拆解到团队和每一个人,之后拆解KPI,即每天要见多少客户、漏洞转化率是多少,最后想达成目标的方法是什么。
这些都是和业务相关特别硬的事情,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会发现最后反而达不成业务目标。你可能会疑惑,明明已经拆解到最细了,为什么还是完不成。
因为这是作为老板的想法,老板很想冲,员工却不想冲,成单只能是美好的幻想了。
这个时候,管理者就应该学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让你的员工很爽很想干。貌似这些跟业务没关系,然而把这些看似无关的做成后往往达成了业务目标,这就是实事虚干。
没有什么比文化更虚的了,做文化时要“虚事实干”,真正的文化要落到员工行为上,落到管理日常工作中,落到每次激励和管理里。奖惩是最好的做文化的时机,表彰什么,批评什么,都要做到非常“实”,这样文化才能做得下去。
最后的话
企业在业务增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建设文化,但不能将文化停留在表面,要让文化由外显到内在,再直达内核。当文化真的能够帮助团队取得业绩的增长,能够拿到结果,员工将会由内而外的相信文化,成为他的思维。
很多CEO和管理者非常崇拜“我说你听”,其实真正改变一个人思维的是结果,而真正改变结果的是行为,通过思维的迭代,会进一步促进对文化的第二层、第三层的理解。
在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做正向的文化。文化是隐形曲线的核心引擎,文化不启动,公司运转将会非常困难。文化一旦形成后难以改变,它既会成为组织发展中的最大动力,也可以成为组织变革中最大的阻力。
2022/06/13 15:45
2022/06/13 15:16
2022/06/13 12:11
2022/06/13 11:57
2022/06/10 15:19
2022/06/10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