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降薪,但不能让员工背锅

来源: 张丽俊

2022-05-18 13:08:36



前几天,有一朋友给我发了一条讯息,是找我咨询的。他说:「Cherry,公司现在生存挺难的,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裁员,第二个是降薪。


裁员的话,大家都生活得挺不容易的,他们相信我一路跟我干,都要养车、养房、养家,裁了就是断了他们的生活,于心不忍。


所以就只有降薪这一条路了,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接受?



今年的确是艰难的一年,清华大学对995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被调查企业都预计今年的收入下降,其中30%的企业预计收入下降一半,只有9.96%的企业账上余额能维持六个月以上。


从企业端来看,实行裁员的企业数量高于积极招人的企业数量,裁员的企业数已经占到了30%以上。当公司熬过了倒闭,熬过了裁员,降薪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在降薪方面,大家都有不同的态度。前有老乡鸡束总手撕员工提出来的降薪联名信,卖房卖车也要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后有木屋烧烤创始人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接受员工从上而下的“半薪”请求。


对降薪与否,多持不同意见。不建议降薪的一方认为员工和老板之间有契约,也就是优先劣后权。在分享利益时,默认为员工享有优先权,老板劣后受益。也就是当公司赚到钱后,员工是最先拿钱的,之后才是老板和股东。


员工领默认的固定收益,无论企业赚了多少,都不会给员工多分。所以在公司赔钱的时候,也不应该由员工来承担责任。



而采取降薪的企业则是觉得确实没辙,员工和公司是命运共同体,同在一艘船上,现在船舱有了一个破洞,要齐心协力堵住它,如果最后现金流断裂,公司发不出薪水,往极端的方向走,就只有破产清算,对大家都不好。


那么没办法,公司要先存在,之后才会有希望,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只好降薪,这是客观上会发生的事,也希望员工接受。



都没错,但就是没那么容易做选择,心灵和肉体都要受折磨。不过我认为在企业快断气时,为了活下去,是可以降薪的。


我们可以把员工的短期降薪当成投资,等度过难关,企业还会继续做大,到时候把他们失去的利益再还给员工,甚至可以付利息。


因此在降薪时,一定要和下面的人沟通好,千万要谨慎,不要让裹挟民意的事情发生。


就像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收补课费,对学生说:「不愿意的可以不来,我不强求。」但是没人举手。


于是老师问:「你们是自愿的吗?」所有人回答:「是的,我是自愿的。


回到职场上,一些高管提议降薪,有人同意了,但还有一部分人确实情况困难,但大家都同意了,如果不同意就没办法在群体里待下去,所以也只好说愿意,有时候民意就是这么裹挟的。对很多人而言,看似是自愿,其实是强制。


如果他们心里不愿意,一定是带着怨气的,这样很不好,非常不利于组织的氛围。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比较能接受呢?我的建议是如果真不幸走到了那一步,要做到层层沟通,人都是有温度的,他们也能体会到老板的不容易,愿意共克时艰。但是千万要注意,老板和高层要以身作则。


当你要做调整时,先从老板开始,之后是管理者,最后是底层的员工,让员工能看到企业的诚意,让他们知道这么做确实是无奈之举,而不是借着这件事盘剥大家。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会借着疫情借题发挥,以疫情为名义裁员,这样的企业价值观不正,无情无义,要相信它一定是活不了多久的。


有一些企业家朋友就做得特别好,开工第一天,老板就讲了这件事。对自己的薪酬降低了至少百分之五十,有的甚至是不拿薪酬,而且还拿出股权和大家分享。



而一些做得比较差的企业,减薪是由高管提出来的,但落实都只落在了基层身上,合伙人和高管一分钱都没有少。


这样做是在寒下属的心,你的哭泣对员工来说是鳄鱼的眼泪。企业和员工既要同甘,又要共患难,永远记住一条,员工是企业最大的靠山,员工比股东重要,比老板重要。


不过组织里面一定存在浪费的现象,特殊时期,对待那些明哲保身的老白兔员工,是可以采取一些手段的。他们平时在企业内贡献没那么大,对上一团和气,对下也满面笑容,做事有过程没有结果,有结果没有过程,这样的人应该重新评估考量一下,不能只考虑人情。



在重大的危机面前,组织上的一些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我想很多人都得到了教训,不会再把现金流和利润分开,尽量不会去做对短期现金流有伤害的事情。


将军走路不赶兔,也会集中精力转型或者放在最重要的事项中。


而在巨大的危机面前,可以把人看得很清楚,乱世出英雄是有绝对的道理的,你一定发现了疫情当下,大家的付出的多少不一样,有人在战场上“血拼”,变得更忙,特别忙;也会有人“浑水摸鱼”,很闲。


对那些有非常强的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的员工,是可以提拔成管理者的。基层管理者最好要自己培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那些睡大觉的人,也要想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另外,疫情结束后,很多行业都会报复性反弹,倘若你预测到企业在未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其实现在是储备人才的绝佳时机,因为市场上有大量优秀的人才正在释放,而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最后一句话很重要,送给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我们会经历一些巨大的危机,也会享受到一些红利,做企业风险永恒存在,要想活得长久,就要学会综合着看。用过日子的心态看蜜月,而不应该用度蜜月的心态来期待日子,与大家共勉。 

标签:

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