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队能走多远,首先要看你有多大的能量

来源: 农夫

2022-03-22 10:40:55




导语:一个团队能走多远,首先要看你有多大的能量。

新人难留存,难起飞;老人带不动,带不起;自己一身的技能,却把自己活成了call单机器;
早启动、晚分享、中间抓陪访,每一步都做了,却人效很低,心不齐;
带团队,当父母,给技能,做辅导,抓管控……十八般武艺都用了,业绩还是忽高忽低。

一个团队能走多远,首先要看你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没有力量,你的团队就不稳,团队不稳,业绩就难以增长,有经验的主管,都会做这两件事。

带——要做一个会带兵打胜仗的“十夫长”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可是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元朝既没有像诸葛亮这样子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的军师,也没有出现过像张飞、关羽这样的猛将,蒙古族凭什么能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元朝呢?


看完元朝的军队结构,你就会发现,元朝的基层管理者,叫做“十夫长、百夫长”,他们是元朝军队里比较低的官,率领10人左右的小团队,相当于兵头将尾。


“十夫长、百夫长”每天跟着自己的兄弟们,他们生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打仗的时候大家彼此信任,相互支持。这就是蒙古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血团队。


主管也要像“十夫长”、“百夫长”,但实际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怪象:主管承担了团队的主要业绩,自己成为团队最大的销售。


(图为兵头将尾2期课程现场)


有的人觉得作为一名主管,应该在工作中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至少要比自己带的员工更优秀。但事实上,你做的业务越多,你离管理就越远。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


比如当你看见员工在签单过程中,只要效率低一点,就会觉得员工连那么简单的单子都搞不定,于是直接撸起袖子把单子签了下来。 


甚至你还会批评员工:“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这会让你的员工倍受打击,慢慢就会产生挫败感和依赖感,以后遇到难题就会第一时间想交给你处理,最终所有的事情就会集中到你身上。 


最后你会发现,你每天累得要死,但整体业绩却上不去。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主管,带领团队获得业绩增长呢?


优秀的主管通常通过别人拿结果。他有10个团队成员在那里,让他的每一个队友都做的比他好,他的业绩也能产生最大化。


管理是通过别人拿结果,这个过程就像用筷子夹取食物。


通常来说,婴儿刚开始用筷子的时候,会极不适应这个工具,不仅不能夹到食物,还可能反被筷子所伤,所以会扔掉筷子直接用手去抓。


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练习,婴儿最终还是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筷子,能用筷子快速取得食物。


这个阶段对应到主管身上,可以说就已经合格了。



教——要做解决问题的教练

管理学中,有一个管理术语——“猴子”,它的意思是双方谈话结束后的下一个行动,即你和下属在处理问题时所持的态度。

就比如你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分头去思考解决方案,那么思考解决方案的路径就是一只“猴子”。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即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跑过来问:“老大,我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看要怎么去解决?“

这时,你会不会跟员工说:”这个问题很不错,稍等一会儿我来找你,给你一个解决方案。“

然后你就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员工只要等你回答就可以了。这时,“猴子”就到了你的身上。

(图为兵头将尾2期课程现场

当你只有四五个员工时,可能这种方式还能行得通,但如果人一多,有十几个人,每个人每天把一只“猴子”甩给你,你就疯了。即便事情干成了,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会成长。

如果干不成,他们还会把责任甩给你:

“老大让我这么干的,我只是执行而已,出错了不关我的事。”


那如何甩掉身上的“猴子”呢?


其实可以这么做,同样的场景,当员工向你提出问题,希望得到你的解决方案。


你要反过来把问题抛给他:“这是个好问题。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有些员工,其实是有想法的,只是不敢说,因为害怕自己的想法不成熟,会在老板面前出丑。所以这时你要给他信心,让他把想法表达出来。


你可以告诉他:“今天你把想法说出来会有人帮你改进。你不把这些想法说出来,其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以前一个方法叫作“教学相长”,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你说出来了,错得越多,自己的提高就越大,对于每个细节的打磨会越来越好。


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告诉员工,最好带着解决方案问问题。当大家都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时,双方都会很高效,同时,这也是正确辅导员工的一种方式。


以上来自创业酵母《兵头将尾——销售主管实战训练营》的部分课程内容。